当前位置: > 论文中心 > 文学论文 >

方方《风景》的创作特色(2)

时间:2014-03-14 14:06 点击:
作者在叙述时采用一种超然的、冷漠的态度,把自己置于一种等距离的观看者的位置,这样,就可以尽可能的写出一种生活状态和心态,直陈叙述式的把生活的本来面貌呈现给读者,使读者真正了解一种生活的原生态,从而能

  作者在叙述时采用一种“超然的、冷漠的”态度,把自己置于一种等距离的观看者的位置,这样,就可以尽可能的写出一种生活状态和心态,直陈叙述式的把生活的本来面貌呈现给读者,使读者真正了解一种生活的“原生态”,从而能留给读者最大限度的空间去思考。

  另外,《风景》中值得一提的是“大胆地、真实地”心理描写。这在刻画七哥时所用的尤多。童年时的七哥是经常挨打的。他挨打从来不语,他常想着长大了他将先揍父亲还是先揍母亲这个问题。七哥对于大香、小香姐姐的仇恨已达到“若有抱复机会,他将当着父亲的面将她们全部强奸一次”的地步。这些大胆、赤裸裸的刻画,恰如其分地表现了一个困苦的家中乏爱的儿童的心理。当然,这只是一种一时的、偏激的。但这不等于没有。

  《风景》是漫长的生活中截取的一段,通过语言展示给读者。它极力展示的是一种“生活的原生态”。而生活如同山间的小溪,它不管什么时候,总是以它特有的节奏向前进。它不会因欢乐而打断,也不会由于斗争而加快。因此,小说作者并没有像传统小说那样安排故事情节的发生、高潮、结局等。而是淡化了情节,通过生活本身的面貌来启发读者的思维。这就拉近了读者与作品的距离,增强了作品的真实感。

  三

  《风景》的出现是80年代后期文学失去轰动效应的背景下,它的价值不仅在于冲垮了“寻根小说”创作“乌托邦”式的虚幻,更重要的是它提供了一种新的文学经验:

  1、文学的创作不再依循意识形态。

  2、日常生活的琐事凡人真正成为写作中心素材,文学用到了单

  纯的生活。

  3、小说叙事不再专注于情节,而是不露痕迹的表现生活。

  4、作者不再进求文学的教化作用,而淡化了价值立场。

  参考文献:

  [1]刘雪姣:《黑色生存风景背后的底蕴——评方方的新写实小说》,[J],《理论与创作》2006年05期。

  [2]魏汉武:《方方笔下小人物的生存风景》,[J],《文学教育》2009年06期。

  [3]崔宗超:《笔触的冷漠与背后的温情——方方小说创作中的人性批判和关怀》,[J],《河南社会科学》2010年06期。

  作者简介:徐保国(1975—),男,汉族,山东昌乐人,湖南师范大学硕士。职称:讲师,主要从事中国现当文学研究。


   论文榜(www.zglwb.com),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、投稿辅导的网站。
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,寻求投稿辅导代理,快速投稿辅导,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:省级投稿辅导/国家级投稿辅导/核心期刊投稿辅导//职称投稿辅导。


栏目列表
联系方式
推荐内容
 
QQ在线咨询
投稿辅导热线:
189-6119-6312
微信号咨询:
18961196312